
到底什么学校“够格”,什么学生“出色”?
扬州中学一教师 三问北大“实名推荐”
连日来,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的做法一石激起千层浪。11月16日,北大公布了39所有“资格”推荐的中学名单,各方反响强烈。昨天,《中国年轻人报》刊登一篇题为《三问北大校长》的文章,直接向北大校长提出了三个问题,需要公开有“资格”推荐的中学、“出色学生”的具体衡量标准。文章一经刊出,即被转载无数。记者发现,这篇文章的作者正是“落榜”学校——在省内颇有的“知名度”的扬州中学的历史教师王雄。
写博“三问”北大校长
昨天下午五点,记者来到扬州中学,见到了刚上完课的王雄老师。王雄告诉记者,这篇文章其实是17日写在自己博客上的一篇文章,后被《中国年轻人报》编辑看到,需要转载。“报纸上发表出来的文章删减了不少,但都符合原文。”记者在文章中看到,他恳请北大校长回答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推行策略中没“中学资质”的规范,只有“依据中学的办学条件、生源水平等原因”短短十几个字,怎么样使未入围的学校和学生信服?因此,北大能否公开具体标准?第二,今年有400多所学校向北大提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资质”的申请,未被确定资质的学校是否办学条件不佳或者生源水平不好?能否请北大给参与的学校一个明确的回话,也好为以后的申请奠定基础。第三,出色学生的规范是最难确定的,校长推荐的学生不再参加自主招生的笔试,而直接参加面试,北京大学心目中的出色学生是什么标准?除去“综合素质出色或学科专长突出”这几个字,能否有一个更为详细的讲解?
对扬州中学“落榜”非常不服气
记者获悉,王雄曾执笔《中国教育蓝皮书》2007、2009年高校招生规范改革报告,也参与了民间高考考试策略的拟定。前不久,当他得知北京大学将在自主招生的范围内推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规范时,感到十分欣喜,感觉北大终于迈出了招生考试改革的要紧一步,这也是打破应试教育桎梏的要紧举措,对引导中学拓展素质教育意义重大。但在随后公布的39所校长实名推荐的中学名单中,却没发现自己执教的省内名校扬州中学的名字,他感到“非常震撼”,也“非常不服气”,由于在王雄看来,“入选”的不少学校和扬州中学相比,毫无优势。“也正是如此是什么原因才使我想到了以上几个要紧问题,这类问题并不只关系到大家学校的高中三年级学生,更关系到更多学校的学生,甚至也涉及到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规范,所以,有的话不吐不快。”王雄说。
王雄对北京大学招生网站进行了仔细“研究”,阅读了关于该规范的推行方法与有关文件,但并未看到关于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规范的学校到底需要拥有哪些资质的说明。“但凡类似的高校招生规范需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可是,这个推行策略关于标准的问题并没公开,显失公平。”王雄觉得,原本就有不少人对这个规范有不少担心,害怕“暗箱操作”,担忧有“潜规则”。因此,自己顺乎“民意”,勇敢抛出了这篇《三问北大校长》。
北大尚未对“问责”作出回话
王雄直言,据他知道,北大公布的某些学校各方面其实都不如扬州中学,“并非我有私心,省内如南京的金陵中学等一些名校,也没进入名单,甚至部分外省连一所学校都没入选,这又说明什么?即使我服了,其他人也不服啊!”
他建议,比较公允的做法应该是,在高考考试成绩公布过后,从落榜的考生中,再挑选出出色的学生,由校长实名推荐,如此才能进一步防止“一考定终身”导致的遗憾。截至昨晚记者发稿为止,北大方面尚未对此事作出有关回话。“虽然我是质问北大校长,但我对他们是不是回答我的这三个问题并不抱什么期望。我重视的是,期望通过我的这一做法,让这一规范能愈加健全,更好地体现招生的公平、公开、公正。”王雄说。